雌激素,局部,激素,卵泡,初潮

提問: 我每個月月經完后都會感到陰部搔癢疼痛,請問是什么病 問題補充: 我每個月月經完后都會感到陰部搔癢疼痛,有時還會在陰唇上長出一個疙瘩來,很難受,不知是怎么回事。用了婦炎潔之類的也沒管用 医师解答: 外陰瘙癢常發生在陰道內、大陰唇外側、陰阜、陰蒂和小陰唇、會陰有癢的感覺,并可擴散到肛門附近。是局限性瘙癢癥的一種。往往奇癢難忍,常以夜間為甚。常在月經期或吃刺激性食物后加重。外陰瘙癢常表現為陣發性,也有一些為持續性,常在夜間加重,劇癢時坐臥不安,長期瘙癢會引起潰破、紅腫或繼發感染。因長期搔抓,局部可浸潤、肥厚及色素沉著。根據臨床上只有繼發性皮損而無原發性皮膚損害,診斷容易。 患有這種病癥的姑娘,大多數羞于求醫,往往得不到及時治療,日久變成頑固性騷癢,以致影響心理健康,嚴重時會影響學習、工作。 外陰瘙癢原因很多,歸納起來,引起本病的局部因素中最常見的有: ①外界刺激。有時避孕藥亦可引起瘙癢。內褲太緊、內褲摩擦、月經帶的刺激亦可引起瘙癢。由于不重視外陰的衛生,陰道分泌刺激物、外陰分泌物、汗液等刺激,潮濕、浸漬、化纖內褲、不合格的月經帶、毛糙的衛生紙的刺激,外陰及陰道內用藥引起過敏、以及經常用肥皂洗外陰等均可導致外陰瘙癢。外陰瘙癢常伴有肛門瘙癢,后者與外痔、長期大小便失禁、肛瘺、肛裂、肛門排泄物及糞便殘跡的刺激有關。 ②外陰局部疾病。外陰局部疾病有淋病、非淋病性尿道炎、霉菌性或滴蟲性陰道炎、疥瘡、陰虱、癬、萎縮性角化苔癬、粘膜白斑病、蟯蟲病、接觸性皮炎、子宮頸炎等。女性兒童肛門瘙癢常由蟯蟲引起,往往夜間加重。此外,肛門瘙癢常波及外陰引起瘙癢,大汗腺癢疹、汗腺毛囊角化病也可引起外陰嚴重瘙癢。 ③全身性疾病。全身性疾病主要是糖尿病、貧血、白血病、紅細胞增多癥、皮膚病、肝膽疾病(如黃疸)、腎臟疾病、淋巴瘤等。除全身瘙癢外,常伴有外陰瘙癢。據統計,500例糖尿病病患者中3.4%有局限性瘙癢,以女陰瘙癢為主。 ④精神因素。如憂慮、憂郁、緊張、煩燥時常自覺外陰瘙癢,越抓越癢。 ⑤飲食因素。食物中缺乏鐵、核黃素、微生素A、微生素E、脂肪等,使外陰皮膚干燥、脫屑、瘙癢。 ⑥特發性外陰瘙癢癥:原因不明,與情緒干擾或某些輕微刺激有關。 治療: 若發生外陰騷癢,首先要注意外陰部的清潔衛生,不用肥皂清洗外陰;盡量克制搔抓和摩擦患處;飲食忌辛辣;注意避免情緒的憂郁和緊張。若仍不能緩解癥狀,應去醫院就診,查出騷癢的原因,針對病因治療。 治療時要去除慢性病灶,因而要詳細詢問病史,積極尋找原因,做出相應外理,以達事半功倍之效。如因糖尿病所致的外陰瘙癢癥,積極控制糖尿病,瘙癢常可緩解。女性患者有滴蟲、霉菌時,除每晚在陰道內放相應的坐藥外,前者可服滅滴靈,后者可用伊曲康唑一日療法治療,治療后白帶減少。有陰虱病可用30%百部酊治療,有淋病可用淋必治或菌必治治療,有沙眼衣原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,可用美滿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療,治療后白帶減少,也減少了對外陰的刺激,外陰瘙癢即可緩解。服用抗組胺劑如撲爾敏、安太樂、酮替酚等,有鎮靜止癢作用。外用藥物可用皮質類固醇霜、膏。若只有外陰瘙癢,外陰皮膚不增厚,可用用霜劑如復方康納樂霜或適確得霜。如經搔抓后局部出現浸潤、肥厚,則可用刺激性的藥物,以反免引起接觸性皮炎而使病情復雜化。 可用藥液清洗或藥膏涂搽,嚴重時須到醫院治療。 預防和注意事項: 注意治療原發病,保持外陰清潔、干燥,不用肥皂洗得過勤。禁搔抓,忌酒及刺激性食物。 切忌瘙抓、摩擦、熱水燙洗。 適當應用鎮靜藥,安全藥、抗組織胺藥調整情緒,減少憂慮和緊張,減輕瘙癢。 局部用止癢藥。 以上措施最好在正規醫院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進行。 在發現外陰瘙癢后,特別要注意對外陰、衣物和生活潔具、床上用品的消毒。可以用潔爾陰之類的衛生潔劑稀釋后浸泡、搽拭。 外陰瘙癢癥是一種與感覺神經功能失調有關的皮膚病,注意局部衛生是預防此病的重要方法。 患有外陰瘍癢癥的人會感覺外陰部瘙癢,嚴重時晝夜不安,以致影響工作、生活,因此,十分痛苦。這種病常在四十五歲以上婦女身上發生。 外陰部皮膚神經末梢十分豐富,感覺也十分敏銳,因此,很小的刺激都可能引起外陰強烈的瘙癢。從局部講,不注意衛生和患有女性皮膚病、陰道炎及子宮頸炎;沖洗外陰和陰道內用藥等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和化學反應;尿液(尤其是糖尿)和腸道寄生蟲(特別是燒蟲)的刺激等均可引起外陰瘤癢。從全身因素來看,糖尿病、黃疸、維生素A及核黃素缺乏、慢性便秘及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、陰道分泌物減、外陰干燥,也能引起瘙癢。 外陰部瘍癢時輕時重,夜間加重的情況時有發生,其部位多在陰蒂及小陰唇附近,嚴重的會遍及整個外陰及肛門周圍。由于長期;瘙癢,外陰部皮膚會因摩擦而變厚,并過度角化變成灰白色。經常搔抓,還有可能造成皮膚破損,從而引起繼發性感染。 患外陰瘙癢癥后應注意: (1)保持外陰清潔、干燥,勤換洗內褲。內褲宜寬大,最好使用質地柔軟的棉制品。 外陰瘙癢是外陰各種不固病變所引起的一種癥狀,是婦科疾病中較常見的擾人難忍的癥狀。 病因 1.局部原因 ①特殊感染:霉菌性陰道炎和滴蟲性陰道炎是最常見的。昆子、疥瘡都可發生瘙癢。燒蟲病引起的幼女肛周及外陰癢一般在夜間發作。 ②外陰白色病變:又稱慢性外陰營養不良,以奇癢為主要癥狀,伴外陰皮膚發白。更年期因卵巢功能低下可致外陰痛癢。 ③藥物過敏與化學藥品的刺激:香皂、潔爾滅、避孕器具、會陰墊、尼龍褲等化纖織品均可引起接觸性皮炎,出現癌癢。 ④有刺激性的陰道排液刺激外陰痛癢:如老年性陰道炎、官頸糜爛、宮頸息肉、服液刺激、糖尿、膀胱炎、腎孟腎炎的胺尿、尿失禁、尿病等。 5外陰的皮膚病、扁平苔蘚,慢性濕疹、脂溢性皮炎、牛皮癬、擦傷、旁疹、腫瘤等。 2.全身性原因 ①糖尿病。 ②維生素A、B缺乏,貧血、白血病等出現外陰瘙癢。 ③不明原因外陰痛癢。目前認為可能與精神心理方面因素有關。 臨床表現及診斷 瘙癢部位多生于陰蒂、小陰唇,也可波及大陰、會陰,甚至肛周等皮損區。陣發發作,也可是持續性的,夜間發作。 診斷時詳細詢問病史及治療經過,仔細進行全身檢查和局部檢查,必要時作陰道分泌物的培養、藥敏試驗或局部的病理學檢查。 治療 ①一般治療:注意經期衛生,保持外陰清潔干燥。切忌搔抓、熱水洗燙和使用肥皂。有感染時使用高錳酸鉀溶液坐浴,內褲要透氣、寬適,忌酒及辛辣或過敏食物。 ②病因治療:滴蟲性陰道炎用醋酸鉛溶液或3%的硼酸液外洗,然后口服或陰道用藥。滅滴靈口服,每次0.2g,每日3次,連服7天,夫婦同服,陰道上藥,每晚一次,每次0.2~0.4g,連續7天,待下次月經干凈后3天重復上述治療。連續試驗3次,均為陰性則視為治愈。治療期間禁房事,經期不上藥。霉茵性陰道炎用4%蘇打水或用1/2000新潔爾滅液洗外陰,然后上藥。4%克霉唑軟膏、制霉菌軟膏均有效,連續上藥7晚,待下次月經干凈后3天重復一次,共重復3次。連續3次陰道分泌物檢查均為陰性者則視為治愈。 3對癥治療: 外用藥 急性炎癥時可用1%雷鎖辛加1%利凡諾溶液,或用潔爾陰或絡合碘洗外陰,洗后可涂40%氧化鋅油膏。慢性瘙癢可用地塞米松乳劑外擦。 內服藥 可適當補充維生素B、C、A、E。撲爾敏4mg,每天3次。更年期患者口服乙萌粉0.25~0.5mg,每天1次,連服10天。 中藥外洗 蛇床子15g、百部15g、白薄皮15g、木槿皮15g、苦參15g煎水外洗或坐浴,每天1~2次。 育齡婦女和靈長類雌性動物,每隔一個月左右,子宮內膜發生一資助增厚,血管增生、腺體生長分泌以及子宮內膜崩潰脫落并伴隨出血的周期性變化。這種周期性陰道排血或子宮出血現象,稱月經。月經周期是由下丘腦、垂體和卵巢三者生殖激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來調節的,在月經周期中出現下列的變化過程:①女性達到 青春期后,在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控制下,垂體前葉分泌刺激素(FSH)和少量黃體生成素(LH)促使卵巢內卵泡發育成熟,并開始分泌雌激素。在雌激素的作用下,子宮骨膜發生增生性變化;②卵泡漸趨成熟,雌激素的分泌也逐漸增加,當達到一定濃度時,又通過對下丘腦垂體的正反饋作用,促進垂體前葉增加促性腺激素的分泌,且以增加LH分泌更為明顯,形成黃體生成素釋放高峰,它引起成熟的卵泡排卵;③在黃體生成素的作用下,排卵后的卵泡形成黃體,并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。此期子宮內膜,主要在孕激素的作用下,加速生長且機能分化,轉變為分泌期內膜;④由于黃體分泌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,血中這兩種激素濃度增加,通過負反饋作用抑制下丘腦和垂體,使垂體分泌的卵泡刺激和黃體生成素減少,黃體隨之萎縮因而孕激素和雌激素也迅速減少,子宮內膜驟然失去這兩種性激素的支持,便崩潰出血,內膜脫落而月經來潮。此時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濃度降低,解除了對下丘腦 -垂體的抑制,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又可增加,并開始下一個月經周期。第一次來月經稱初潮,初潮的年齡多數在13~15歲。初潮的早晚和氣候、遺傳及健康狀況有關,如果女孩到18歲還未來月經,應考慮為病態,要進行查治。初潮標志著青春期的開始。青春期卵巢的功能還不穩定,月經周期也不規則,初潮后,往往相隔數月,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再來月經,以后就逐漸接近28~30天行經一次。有規律的月經周期,其兩次月經間隔的時間一般不少于20天或多于45天。正常月經持續的時間為2~7天,多數為3~5天。出血量平均約50毫升,但少至20毫升,多至100毫升。月經血色暗紅,因經血內含纖溶素,可防止經血凝固。流血多時纖溶素不足而有血塊形成,如月經期過長或經血量過多、過少,都屬異常,要進行診治。 月經不調是指月經周期、經量、色、質反生異常以及伴隨月經失調出現的全身性病變,是女性中的一種多發病。 月經不調的發病原因是機體正氣不足,抗病能力低下,腎氣虧損,,六淫侵襲;七情太過,飲食不節,營養不良,房勞多產,太胖太瘦,跌撲損傷,機械刺激及全身性疾病等諸多因素使卵巢、體內激素調解功能紊亂,導致沖任空虛,血海不能按期滿溢,行經規律失常而生病。 治療月經不調重在調經以治本,準確診斷,因癥而異,先病而經不調者,當先治病,病去則經自調。因經不調而生病者,宜先調經,經調則病自愈。傳統醫學辨癥施治,應用補腎扶脾,理氣活血法使氣血調和,陰生陽長,脾胃健,精血旺則流自暢。 1:處方:丹參20克,當歸、黨參、玫瑰花、女貞子、廣木香各15克,赤芍、旱蓮草、延胡、香附各10克,紅花、核桃仁各9克,川軍6克。 隨癥加減;經期錯后腹痛加炒茴香10克,元桂6克。經期提前加益母草15克。 用法:水煎,日1劑,服2次 療效:服藥5-7劑,有效率達98.7% 2:處方:紅雞冠花、白雞冠花各9克 用法:水煎,日1劑,月經來潮前6天,日服2次 療效:用藥6天見效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eroas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